您好!欢迎来到大健康国际产业联盟

当前位置:资讯首页 -> 行业资讯 -> 行业分析

从无到有,细数餐饮营销渠道的变革之路

浏览:723次

在我国,餐饮成为一门行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,到如今餐饮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供销产业链。

有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3.5万亿元,餐饮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爆款单品的不断更新使得餐饮品类从“大而全”逐渐向“小而美”转变。此外,O2O、新零售的兴起,也让餐厅的营销玩法日趋多样。

改革开放初期——口碑传播


被誉为“现代营销之父”的菲利普·科特勒曾说过:“营销的宗旨就是发展并满足需求。”

1980年,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,各省市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的代营店相继脱离国营饭店自主经营,随后,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个体私营的中小型餐饮网点,并以其价格优势、经营优势、灵活的服务方式和方便实惠的定位赢得了市场的认可。

但正是由于处在时代转型的初期,当时的消费者选择相对有限,因此一家饭店要想做出名气只能依靠消费者之间的亲身传播。这种口口相传的形成因素也较为单一,大致都是基于一家饭店的味道和价格。

▲那时的口碑传播形成因素较为单一

八十年代末——传统媒体
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,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餐饮行业开始走向品类多样、口味融合的新时期。一些国际餐饮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,1987年11月12日美国肯德基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店在北京前门开业,之后以味千拉面为代表的进口品牌代理也开始打入国内市场。

同时,以成都红杏酒家、北京全聚德为代表的高档酒楼成为当时消费者的新宠,占领了消费排场以及商务宴请的市场。另一方面,以川菜、粤菜为代表的菜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,由地方市场向全国市场发展开来。

此时,在不同品牌、不同类型的综合竞争下,传统低效的“口口相传”已经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餐饮市场,许多餐厅老板开始采用报刊、广播、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进行自我宣传,以期达到更迅速、更广泛的传播效果。

白岩松说过:“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,就能变成名狗”,足以见得当时电视对人们认知、行为方式的影响。

2008年前后,互联网成为了营销传播的新渠道。

以天涯为代表的论坛,以及以“成都吃喝玩乐网”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门户网站、QQ群等开始成为餐厅营销的新阵地。

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卤味相结合的“老枝花卤”当初就是凭借在天涯上的热帖提前囤积了大批粉丝,以至于后来淘宝店开张时,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创造1心到5钻的佳绩。


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
评论0 0
内容加载中……,请稍候!
给TA留言
留言